不锈钢无缝管怎样脱硫/不锈钢管脱硫的化学公式
不锈钢管脱硫的化学公式(FeS)+ (CaO)=(CaS)+(FeO) 还原期另一个任务是脱硫。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硫是以什么形式存在于不锈钢管中,又是怎样脱硫的。 1.硫在不锈钢管——渣间的分配 钢中硫是以硫化亚铁[FeS]的形式存在,FeS能溶于钢水中,同时又能溶于炉渣中,不锈钢锅炉管与渣是互相不相溶解的两种溶液。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FeS溶于渣中的浓度与溶于钢水中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。 (FeS)-FeS溶于钢中的浓度。 根据实验测定,氧气项吹转炉硫的分配系数一般≈7~8,最高达到12-14,对于平炉为4~6,最高达到8 -10,电炉还原期能达到30~50。 2.炉渣去硫 在炼钢过程中,硫除了以硫化铁的形式存在外,还有硫化锰、硫化钙等硫化物同时存在。其中只有硫化铁能无限溶于钢水中,硫化锰溶解很小,硫化钙几乎不溶于铁水。但是,硫化铁,硫化锰,硫化钙都能同时溶于渣中。因此,不锈钢管厂就可以利用硫化物本身的特性,使硫化铁转变成其他形式的硫化物,从不锈钢管中转移到渣中达到从不锈钢管中去硫的目的。这三种硫化物当中,硫化钙最稳定,其次是硫化锰和硫化铁。也就是说,硫和钙的亲合力最大,硫和锰的亲合力次之,硫与铁的亲合力最小。利用这个特性使金属中的硫结合成硫化钙或硫化锰进入渣中,达到去硫目的。 (CaO)+(FeS)=(CaS)十(FeO) 在一定温度下,硫在渣与不锈钢管的浓度之比即是一个常数。渣中的FeS与CaO作用,不断的变成CaS,渣中FeS浓度大大降低,平衡被破坏,根据分配定律,在这个温度下,要保持硫化铁的分配常数FeS,钢中的FeS必然不断向渣中转移,以保持其平衡状态。 这样渣中的(FeS)不断与渣中CaO作用,渣中FeS浓度逐渐降低,不锈钢锅炉管中FeS不断向渣中扩散,钢中FeS浓度减少,因而达到钢中脱硫的目的。 总的脱硫反应按下式表示: (FeS)+ (Ca0)=(CaS)+(Fe0) 脱硫反应是在钢——渣界面上进行的。凡是使反应式向右进行的条件,都是脱硫的条件。从反应式可以看出: (1)(CaO)浓度愈高有利于脱硫(渣碱度高)。 (2)减少渣中Fe0的含量,对脱硫反应有利。 (3)脱硫反应是吸热反应。因此炉温高对脱硫反应是有利的。另外炉温高有利于石灰的熔化,以保证高碱度炉渣,有良好的流动性。 (4)减少生成物(CaS)的浓度有利于脱硫反应,也就是在操作上要增加渣量或放渣,再造新渣,这样可以减少渣中CaS的浓度,同时又能及时增加(CaO)的浓度,所以对脱硫有利。 (5)不锈钢锅炉管中碳、硅、锰的提高能降低硫在铁中的溶解度,增加硫的扩散,有利于去硫反应。此外熔池的强烈沸腾,能增大界面反应。 3.碱性电弧炉还原期脱硫还原期最适于钢液的脱硫。炉渣中CaO高,FeO低,钢液和炉渣温度高,则硫的分配系数提高。还原期的脱硫过程和脱氧同时进行,还原渣下脱硫反应表示如下: (FeS)+ (CaO)+C=Fe+ (CaS)+COt 2(FeS]+2(Ca0)+Si= 2(CaS)+2Fe+ (Sioz) 3(FeS)+2(CaO)+CaC2=3(CaS) +3(Fe)+2CO 由于脱氧生成物CO,SiO2能逸出炉外或溶于碱性渣中形成稳定化合物,因此,上述反应是不可逆反应。电炉还原性炉渣中FeO含量很少,无论白渣或电石渣,渣内氧化铁含量都小于1%,如电石渣条件下小于0.5%。在碱性电弧炉中CaO含量通常达到60%,因此硫的分配系数可达30~50,另外熔池的温度也采取正确的电力制度来保证炉子的高温状态,加入的还原材料也控制炉子良好的还原性气氛,造一定数量的渣,必要的熔池搅拌等措施,钢液中的硫可达到较低的值。 要求钢液含硫量很低时,可部分扒渣后加入萤石和石灰造渣继续脱硫。由于扩散速度很小,钢液和炉渣间经常达不到平衡,在出不锈钢管过程中,由于钢渣间的激烈搅拌,钢液中硫继续减少,这样可继续脱硫30~50%。不锈钢无缝管怎样脱硫/不锈钢管脱硫的化学公式